地方飲食文化承載往昔記憶的紐帶,觸動著每一位食客的味蕾。時至今日,燙皮仍是部分地方乃至多數消費者的品“味”選擇。燙皮軟糯,口感香、酥、脆等特點受到美食愛好者的喜愛。燙皮美味,是因為其背后凝聚著“童年的味道”、“家鄉的味道”,也離不開傳統制作工藝的傳承。而隨著食品工業的快速發展,燙皮機械設備的進步,大大解放雙手的同時,也讓更多的人嘗到舌尖上的美味。
燙皮又稱粉皮,是一些地方民間獨特風味的特產,如定南、靖安、安遠、崇義、南雄、安仁等,屬于當地客家人的特色美食。據了解,燙皮不但深受贛南人民的喜愛,甚至征服了外國人士的味蕾。筆者就曾看到一個畫面,一位外國人手提滿袋的燙皮,準備帶回國內。
據介紹,由于燙皮有不同的制作方法,而因制作方法的不同,味道、口感、外觀都不相同。一般來說,燙皮以大米為原料,經清洗、浸泡、磨漿、蒸制或者干燥等多道工序加工而成,其成品呈片狀,具有色澤鮮亮,口感香、酥、脆等特點。曬干的燙皮能夠長時間保存不變質,食用時可以煎、炒、蒸、煮,深受眾多消費者的喜愛。
據一位燙皮加工者介紹,燙皮制作的工藝算不上復雜,只是過程比較累人。首先準備燙皮制作的相關食材,之后對大米進行清洗、浸泡。其次,浸泡過的大米放入石磨中將其磨成漿水,但這道工序是個體力活。再次,放入蒸鍋中進行蒸熟,在蒸制過程中要不斷添水,以保證有充足的蒸氣把它蒸熟。后,燙皮出爐要迅速撈起,以免燙傷手。
由此可見,傳統燙皮制作是一件費時費力的工作。倘若規模化生產勢必耗費大量的勞動力,增加勞動成本,同時過多的人工操作也不排除使燙皮受到污染,其質量安全難以保證。
據悉,某地從生產工藝、加工設備、質量技術標準等方面對燙皮生產進行改進,通過引進
清洗機、
磨漿機、蒸煮鍋以及烘干設備等,實現燙皮批量走向市場。
筆者了解到,燙皮磨漿機、蒸煮鍋帶有
自動化控制系統,自動化程度高,無需過多的手工操作磨漿、蒸制,為企業減少勞動成本。另外,前者在對原料磨碎的同時,漿和渣即可在機體內自行分離出來,保證漿液細膩,無米渣。
而蒸煮鍋配有專業的蒸汽發生器,無需手工不斷添水,可以根據蒸煮需要調節蒸汽量,滿足燙皮蒸制工藝需求。
除此之外,某企業結合燙皮加工工藝,通過努力研發,研制出專門用于燙皮生產的燙皮機。據了解,燙皮機只需4人操作,每天便可以生產超過500公斤的燙皮產品。同傳統人工制作相比,效率提高了20倍。
如今,不少企業已經引進一套燙皮機,從而使燙皮清洗、磨漿、蒸熟,到包裝實現流水作業,既提高了生產效率,節約用工成本,也保證了產品質量安全。
在食品工業迅速發展的今天,食品產業朝著機械化、自動化前進是趨勢。傳統燙皮生產也正從家庭手工作坊向正規的燙皮加工廠家轉型,進一步提高了燙皮生產機械化、自動化水平,加快產業工業化生產進程。
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