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精制川茶產業培訓工作第三次專題推進會暨川茶產業工作推進會在四川省成都市舉行。會上宣布,到2020年,四川茶產業綜合產值將突破千億,川茶產業將成為千億級產業。四川是我國的產茶大省,產業優勢突出,發展迅猛,但同時,當地茶產業還存在著科技能力支撐弱、茶產品結構失衡等短板,又該如何補足呢?
制茶設備提升科技支撐力
茶產業是我國的傳統產業,多年來,手工制茶一直是茶產業的主要發展形式,川茶也不例外。但隨著市場的進一步壯大,手工制茶顯然已經無法滿足四川茶產業的工業化需求。如今,川茶已成為四川省農業的“新名片”,毛茶產值達242億元。產業要想實現轉型升級,首先就要轉變手工為主的生產局面。
國內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嘗試茶葉生產機械化,發展至今取得了良好的成果。當前市面上的制茶設備種類豐富,有鮮葉
分級機、貯青機、殺青機、揉捻機、
烘干機、炒干機、理條機、提香機等等,形成了一個較為完善的機械制茶產業鏈。
但就目前來說,國內制茶設備還面臨著一些問題,如技術創新意識不強、設備同質化嚴重、成品質量把控弱等問題。這就需要相關設備制造商要注重創新,加強數字控制、
傳感器等技術與設備的融合,提升設備的自動化、智能化、清潔化水平。與此同時,也要增強設備的靈活性和連續化生產能力,使制茶設備能夠形成流水線生產,從而提高生產效率。
深加工平衡茶產品結構
除了科技支撐薄弱,茶產品結構失衡也目前川茶產業發展的瓶頸。據了解,目前川茶的加工產品仍舊以粗加工茶葉為主。但粗加工茶葉利潤低,無法使整個產業進行可持續發展。如今,伴隨著消費升級,超微茶粉、抹茶、速溶茶、茶濃縮汁、茶膏、茶飲料等產品市場逐漸擴大。對于川茶產業來說,運用深加工設備延長產業鏈不失為打破瓶頸的有效手段之一。
隨著食品科技的發展,膜濃縮、真空冷凍干燥、超細粉碎等高新技術越來越多地在茶產業中得到應用。這不僅使茶葉突破了傳統飲料的概念,還能使產品品質得到大幅提高,產品種類也將更為豐富,滿足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隨著提取技術的應用,茶葉內含有的茶多酚、茶多糖、茶氨酸、茶葉堿等功能性成分被提取出來,并廣泛應用于食品、醫療、美容等領域。這對于提高茶葉附加值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能極大地緩解產業內存在的產銷不平衡等問題。
小編結語:川茶歷史悠久,是我國茶的原產地之一。在當地政府和企業的合力下,川茶產業得到了飛速成長。如今,消費者對茶葉的需求正逐漸向產品優質化、品種多樣化方向發展。相關企業還需用制茶設備來加速當地茶產業的機械化進程,并通過深加工設備來平衡茶產品結構,提升茶葉開發價值。
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