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初,國內食品行業受到了很大的打擊。其中,奶業也受到了很大的影響,但值得關注的是,國內奶業迅速從市場打擊中緩了過來,并在短時間內做到“保產、保供”,交上了一份漂亮的答卷。而這,與近兩年乳制品生產企業的智能化轉型息息相關。
我國乳制品行業在幾十年的發展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隨著經濟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越來越追求營養健康的產品,對乳制品的需求不斷擴大,乳制品的市場天花板被不斷調高。根據數據顯示,目前我國乳制品市場規模逼近4000億元,年總銷量超過3000萬噸,市場規模可觀。
在產業發展中,供應鏈的質量非常重要,是產業能否高速發展的決定性因素之一。乳制品供應鏈包括牛奶的生產、加工、銷售、消費諸環節,提升乳制品供應鏈中各環節的技術水平,對于提高乳制品質量、加快產業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在乳制品加工技術的支撐下,我國乳制品行業早就實現了自動化生產,現如今正向智能化轉型。
據了解,乳制品生產制造環節主要包括收奶、奶加工以及包裝環節,主要涉及擠奶、殺菌、檢驗、罐裝等自動化產線設備。如今,這些設備普及率較高,智能化水平高的設備也層出不窮。例如擠奶環節,甘肅省某農業股份公司的轉盤式擠奶器采用智能化控制技術,實時牛群管理系統大大提高了擠奶效率,設備還集成仿生、收杯、檢測、報警功能于一體,整體性能非常高。
除此之外,使用無人機監控土地和牛、技術評估奶牛的健康和生產水平、面部識別和機器人奶牛擠奶設備也在不斷研發中心,從源頭開始技術升級。而在加工環節,智能化加工設備也層出不窮,殺菌、發酵、攪拌、冷卻、灌裝等多個工藝的設備都已實現智能化運作,減少了人工操作失誤的幾率,提高了生產安全系數,為智能乳制品工廠的建設打下基礎。
值得一提的是,大數據、互聯網、區塊鏈等信息技術的研發,也讓溯源系統、ERP、LIMS、WMS等的數據管理系統在乳制品生產中得到應用。這些數據系統能夠對接智能生產設備,能夠實時采集、分析多個車間、不同產線的實時能源數據和生產數據,智能分析設備和系統的能耗水平與運行狀態,降低能源成本,提升整體運營效率。
根據政府文件顯示,我國要在2025年實現奶類產量達到4500萬噸的目標。這一目標給我國乳制品供應鏈帶來了極大的考驗。對于行業內企業而言,還需借由智能化的新興技術來調整生產模式,通過打造打造智能化工廠來提升技術裝備水平、企業生產規模、產品質量安全等。在原奶加工到成品出庫等多個環節樹立安全生產、高效生產及成本控制等優勢,打造標準化、信息化、智能化的乳制品供應鏈。
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