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抓實抓細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各項工作,為全省糧食穩產增產奪豐收提供機械化技術與裝備支撐,近日,山東省農業農村廳印發了《關于做好2021年全程機械化有關工作 促進糧食穩產增產的實施方案》,對相關工作作了安排部署。
《方案》明確了任務目標,要積極推進糧食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繼續開展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示范縣(市)創建,積極推進糧食作物穩產增產,為實現全省糧食產量不低于1090億斤的目標提供機械化技術與裝備支撐。
1.積極推進糧食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按照國家相關作業質量標準和規范要求,不斷提升各生產環節機械化水平。全省小麥玉米機耕率達到98.5%,機播率達到99%,機收率達到98%。高效植保能力達到60%,秸稈綜合利用率穩定在92%以上,糧食烘干能力達到40%。
2.積極開展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示范創建。在現有86個全國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示范縣的基礎上,新創建10個示范縣;在現有5個全國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示范市的基礎上,新創建1個示范市。
3.全省完成機械深松面積1050萬畝以上,機械化統防統治面積1億畝次以上,水肥一體化灌溉100萬畝以上。
《方案》要求重點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一)著力補齊全程機械化短板
針對小麥耕整地與播種質量差、高效植保機械占比少、大型高效低損
收獲機數量少,糧食烘干能力不足的現狀,下大力氣強化薄弱環節農機技術與裝備的研發、引進、示范和推廣宣傳,重點推進耕整地、免耕精量播種、精準施藥、小麥玉米低損收獲、秸稈處理、糧食烘干等大型高質高效機械化裝備及配套農藝技術的應用,提升農機化技術與裝備支撐保障能力。
(二)加快推進“兩融兩適”進程
一是推進農機農藝融合,省廳開展適宜機械化作業的作物品種評價,發布評價結果,推廣規范化、標準化種植,確保作業機械與種植規格協調一致,充分發揮機械效能,提高作業質量和生產效益。二是推進機械化與信息化融合。加快完善山東農機信息化綜合服務平臺功能、支持有關企業開發智能農機APP等,推廣應用北斗導航、作業信息監控模塊等信息化設備,實現高質量精準作業;利用“互聯網+農機作業平臺”等手段,根據作業需求實現作業服務在線接派單、作業數據采集與統計、農機維修與培訓等服務,保障耕播收機械作業和相關服務有序協調開展,不斷提高農機作業的信息化水平。三是推進農機服務模式與農業適度規模經營相適應。積極推進“全程機械化+綜合農事”服務模式,為農戶提供全程機械作業、農資統購、培訓咨詢及貯藏加工、產銷對接等產前產中產后“一站式”服務。積極推進農機產中服務向糧食生產全過程延伸。精心組織好重要農時機械化生產活動,引導農機服務主體通過跨區作業、訂單作業、生產托管服務等多種形式,提高作業質量和效益。四是推進機械化生產與農田建設相適應。把適宜機械化生產作為農田基本建設的重要目標,因地制宜開展“梯改坡”“小改大”“減壟增地”等農田“宜機化”改造,為大型高效機械作業、規模化生產創造條件。
(三)強化農機質量和安全監管
作業期間,及時開展小麥、玉米關鍵生產環節機械作業質量測定,督促企業改進產品性能,提高產品適應性和可靠性。組織力量開展三夏三秋安全生產檢查,重點檢查油料存放、柴汽油泄漏、防火罩安裝、重點部位清雜、電器線路、電氣焊使用環境等,保證每個作業機組都配備滅火器,及時消除火災安全隱患。操作人員持證上崗,避免駕駛操作安全事故發生。做好天氣預警,積極應對極端天氣,全力組織好機械化搶收搶種和糧食烘干。
(四)扎實做好機械檢修搶修
各級農業農村部門在作業季節到來之前,組織維修網點、農機生產企業、農機服務合作社、農機大戶等搞好機具維護維修和保養。充分發揮生產企業維修服務站的作用,嚴格執行《農業機械產品維修、更換、退貨責任規定》,組織技術過硬的維修隊伍,扎實做好機械檢修搶修工作。在機械保有量大的地區,要準備充足配件和備用機,保證不誤農時。三夏三秋期間,縣級農業農村部門及時調度資源力量,安排專人值守,聯合農機生產企業公布農機維修服務電話,及時處理有關問題。
(五)突出抓好機收減損
突出抓好小麥玉米收獲、糧食烘干等重要生產環節,聚焦聚力推進機收減損工作有效開展。開展“糧食機收減損主題月”宣傳活動,宣貫
收獲機械作業和糧食烘干機作業質量標準。開展玉米籽粒收獲和烘干等機械作業質量調查,及時解決安全隱患和存在的作業質量問題。針對小麥玉米不同產量、不同成熟度條件下,機械行走速度、喂入量、清選風量、留茬高度等調整和操作不到位,造成嚴重損失的關鍵原因,進行手把手、面對面的指導培訓,切實保證機具良好的作業技術狀態。
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