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許多南方人來說,美好的一天往往是從吃一碗熱騰騰的米粉開始。但或許有人不知道的是,隨著氣溫回升,若米線、河粉、腸粉等濕米粉儲存不當,就容易受椰毒假單胞菌污染而產生米酵菌酸毒素,人體食用后容易引發中毒,嚴重的甚至能危及生命。近期,江西市場監督管理局提醒消費者預防米酵菌酸毒素中毒;東莞橋頭市場監管局突擊檢查農貿市場濕粉銷售情況,確保群眾“嗦粉”安全。
椰毒假單胞菌在自然界廣泛分布,容易在食品表面生長,其適宜生長的溫度是37℃,適宜產毒的溫度為26℃。在溫度適宜的情況下,椰毒假單胞菌會產生名為米酵菌酸毒素的物質,人體誤食這種物質后會產生腹脹、腹痛、惡心嘔吐等癥狀,嚴重的還可能出現肝腫大、肝功能異常等臨床癥狀。
米酵菌酸毒素常常出現在酵米面食品中。這類食品通常以玉米、高粱、小黃米、大黃米等為原料經發酵而制成。據國家衛健委發布的數據顯示,2010-2020期間,酵米面中毒已致37人死亡,涉及14起,84人中毒。
在以往,人們會根據米粉制品的色澤、氣味來判斷米粉是否能夠食用,雖然這種簡單的感官判斷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幫助消費者識別,但是往往不夠準確,容易發生“意外”。
現如今,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人們開始使用檢測設備來識別食品中的毒素,進而守護“舌尖上的安全”。食品毒素檢測主要有兩種方法,一是實驗室檢測;二是快速檢測。不過實驗室檢測對操作人員的要求高、流動性小等特點,而快速檢測具有操作簡單、檢測時間短、可肉眼判讀結果等特點。隨著快速檢測技術的普及,使得各種快速檢測試劑被廣泛應用于市場監管、餐飲風險監測以及科學研究等領域。不少企業針對米酵菌酸毒素研發出快速檢測試劑,能夠幫助市場監管人員和加工企業快速發現酵米面食品的問題,避免不合格產品流入消費市場。
值得一提的是,我國針對米酵菌酸毒素的檢測,正在不斷規范和完善。2021年3月11日,國家標準《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微生物學檢驗唐菖蒲伯克霍爾德氏菌(椰毒假單胞菌酵米面亞種)檢驗》正式實施,國標規定,當毒力測定實驗為陽性時,分別取毒素粗提液,陰性對照粗提液,按照GB 5009.189執行。當然,有了先進的檢測技術和嚴格的檢測標準并不足以守護食品安全,還需要市場監管部門、食品生產商共同努力。
在此也提醒廣大消費者,購買酵米面食品時,盡量選擇衛生狀況良好的門店,同時也要關注米粉是否酸敗、霉變。購買后的酵米面食品要冷藏儲存,并盡快食完。
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