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貫徹落實國務院《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方案》和工業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門《推動工業領域設備更新實施方案》,加快推動工業領域大規模設備更新,7月4日,重慶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正式印發《重慶市推動工業領域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
根據《方案》,圍繞推進新型工業化,以提高生產效率、提升產品質量、降低生產成本、降低能源消耗為目標,以大規模設備更新為抓手,以數字化轉型、綠色化升級、本質安全提升為重點,支持企業積極運用新技術、新設備、新材料、新工藝開展技術改造,實現軟硬件一體化更新,持續推動先進產能比重提升,加速形成和發展新質生產力,為全面建設“33618”現代制造業集群提供有力支撐。
到2027年,力爭實現工業領域設備投資規模較2023年增長25%以上,工業技改投資占工業投資比重達40%,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字化改造全覆蓋,重點行業能效基準水平以下產能基本退出,主要用能設備能效基本達到節能水平,本質安全水平明顯提升,創新產品加快推廣應用,先進產能比重持續提高。
《方案》聚焦全面推廣先進設備應用、加快引導制造業數字賦能、深入推進綠色裝備替代、重點提升本質安全水平等4項重點任務,深入推動工業領域大規模設備更新。
(一)全面推廣先進設備應用。針對工業母機、化工、工程機械等生產設備整體處于中低水平的行業,加快落后低效設備替代,重點開展服役超過10年的機床及純堿等老舊化工裝置淘汰退出和更新改造。針對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新一代電子信息、
智能終端、動力電池等生產設備整體處于中高水平的行業,鼓勵企業對標國際先進水平,更新一批高技術、高效率、高可靠性的先進設備,提高優質產品供給能力。在化工、船舶、電子等重點行業,圍繞設計驗證、測試驗證、工藝驗證等中試驗證和檢驗檢測環節,加快更新一批試驗檢測先進設備。聚焦有色、化工、建材、電力、機械、航空、船舶、輕紡、電子、汽車等重點行業,深入實施“萬項技改行動”。到2027年,累計實施技術改造投資項目8000個,帶動設備更新改造5萬臺(套)以上,退出老舊設備2萬臺(套)以上。
(二)加快引導制造業數字賦能。聚焦“33618”現代制造業集群,以生產作業、倉儲物流、質量管控等環節為重點,推動數控機床與基礎制造裝備、增材制造裝備、
工業機器人、工業控制裝備、智能物流裝備、傳感與檢測裝備等通用智能制造裝備更新改造。推動制造業與人工智能、5G、數字孿生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深度融合,在生產、管理、服務等制造全過程開展智能化升級,建設一批數字化車間和智能工廠。加快工業互聯網、物聯網、5G等新型網絡基礎設施規模化部署,鼓勵工業企業內外網改造。到2027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關鍵工序數控化率分別超過90%和75%,新認定400個數字化車間、40個智能工廠。
(三)深入推進綠色裝備替代。推動重點用能設備能效提升,開展重點用能單位產品設備能效診斷,鼓勵企業采取融資租賃、節能效益分享等模式,與節能服務公司開展節能設備和技術改造合作。對照《重點用能產品設備能效先進水平、節能水平和準入水平(2024年版)》,支持水泥、化工、有色、建材、鋼鐵等重點領域實施節能降碳改造升級,引導重點領域企業實施一批產線設備協同更新改造項目,推動企業開展鍋爐、電機、變壓器、空調機組、空壓機、
換熱器、泵等重點用能設備更新改造,加快淘汰能效未達到準入水平的設備,優先支持更換能效達到先進水平的高效節能設備,2027年新增高效節能變壓器占比達到80%以上,新增高效節能電機占比達到70%以上。到2027年,全市工業重點領域建成產能全部達到能效基準水平,能效標桿水平產能保持在30%以上。
(四)重點提升本質安全水平。推動化工、民爆等行業反應器(釜)、精餾塔、機泵、換熱器、儲罐等裝置實施安全改造,降低老舊裝置工藝風險大、動設備故障率高、靜設備易泄漏等潛在風險。提升民爆行業本質安全水平,以推動工業炸藥、工業電子雷管生產線技術升級改造為重點,以危險作業崗位無人化為目標,實施推動工業炸藥、工業電子雷管生產線技術升級改造,加大安全技術和裝備推廣應用力度。重點對工業炸藥固定生產線、現場混裝炸藥生產點及現場混裝炸藥車、雷管裝填裝配生產線等升級改造。推廣應用先進適用安全裝備,加大安全裝備在重點領域推廣應用,在全社會層面推動安全應急監測預警、消防系統與裝備、安全應急智能化裝備、個體防護裝備等升級改造與配備。圍繞工業生產安全事故等重點場景,推廣應用先進可靠安全裝備。到2027年,更新服役超過10年化工老舊裝置設備500臺(套)。
為保障《方案》順利實施,重慶將全面增強三方支撐能力,加快培育技術改造生態,加大財政金融政策支持。如推動需求側與供給側雙向互通、市場側與政府側協調聯動,構建形成“線上+線下”的制造業數字化轉型賦能中心;加快落實“‘技改專項貸’二十條政策措施”“金融支持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十五條政策措施”“技改九條”等政策措施,綜合運用工業和信息化專項資金、貸款貼息、擔保費補貼、融資租賃貼息等財政金融政策,加大對技術改造項目的支持力度,提升企業技術改造積極性。
我要評論